对于导演来说,转型往往很困难,这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重新来过。
“这个我有体会,张导的新片变化很大,我演的时候挺过瘾,有新鲜感。”姜文继续道,“再说我们拍片子的时候要不要向市场妥协,我觉得吧,要分情况,如果我拍的是文艺电影,那就决不妥协,要是商业电影,那肯定得考虑市场,主要还是看定位。”
“我注意到华国国内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片,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你们的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马克穆勒评价道,“我还注意到一些青年导演的影片,很有想象力。”
在京城,林子轩给马克穆勒看了冯小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由于地域的限制,肯定没办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放映绝对会票房惨败。
但对于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开端,从低成本的喜剧片到高成本的商业片,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三百六十五章 讨论
一帮人从电影的故事到形式,谈到了电影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他们是从导演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不能代表影视公司和院线的态度,两者往往是对立的。
导演要拍自己想拍的影片,影视公司和院线则要赚钱,观众想看到好电影,三者之间的分歧在于对“好电影”的定义上。
“你们觉得文艺片就是好电影,院线觉得能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众觉得好看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林子轩表态道,“大家的标准不同,这就需要各方进行妥协。”
在目前看来,观众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以前是导演告诉观众什么是好电影,他们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国内的观众看不到别的片子,没有选择。
如今不同了,观众可以对导演说“不”了,这就是市场的变化。
不过也存在一种状况,比如说观众喜欢看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国内的影视公司为了赚钱,为了迎合观众就会拍这类片子。
久而久之,商业片兴盛起来,挤占了艺术片的市场,让艺术片失去了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