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无法适应社会,是因为他们和社会脱节了。
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犯人身上,在普通人身上同样随处可见。
近十年来,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和新科技层出不穷,四十岁以上的人普遍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手机,在银行不会用自动取款机。
还有社会上正在讨论的下岗工人。
这些人在工厂里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下岗了,没有技术,跟不上时代,找不到工作。
或者说,他们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给抛弃了。
林晓玲想把公益广告的主题变成“时代和生活”,展现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让大家关注这些人生存的困境,给予帮助。
这个主题要比单纯表现犯人的生活更大一些,需要准备的拍摄工作更多。
同时,拍摄资金也要增加,以前可能几万块就能搞定,现在要十几万才行。
“你这个有点偏题吧?咱们这个广告是为了电影服务,你这么做……”林子轩犹豫道。
“我觉得这么拍更有深度,一下子就敞亮了,电影的主题不光是理解和包容,还有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我想拍出一种时代感来。”林晓玲解释道。
“那行,先拍出来看看效果,不过你这么弄,想过怎么收尾没有?”林子轩提醒道,“公益广告的结尾很重要,你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总要给观众一个交代,要么振奋人心,要么发人深思,要么令人感动,不能太平淡了。”
优秀的公益广告往往有点睛之笔,或者一段话,或者一个镜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观众看了一支公益广告,什么都没记住,那就太失败了。
广告虽然时间短,但拼的是创意,用三十秒的时间打动观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再想想吧。”林晓玲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