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看着能打、刺激、帅气,至于现实里能不能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看的兴奋,花钱买票就行了。
李桉在香港和武行们交流过。
香港的武行大多是京剧戏班出身,包括程龙、袁和评、程晓东等人,以前都学过京剧。
在香港的武侠片里,套招就是京剧舞台上的编舞,是一种“戏”的概念,而不是“武术”的概念,武术只是一个幌子。
电影中最精彩的武术动作,往往是京剧武行出身的人编的。
他们把武术和京剧融合在一起,从其中的亮相和身段都能看出京剧的影响。
武行在出拳和收手的时候既帅又快,两人交手的时候表现出的劲道很有戏感,这不是真正的武术,要编演过才行。
观众看武侠片,和在戏台下看京剧的武戏一样,不会紧张和投入。
它呈现的是一种距离的美感,疏离而超然,和看真实的拳击比赛的感觉绝对不同。
据说香港以前的电影武行里不乏练家子,但因为需求,电影里的武打招式和现实里的武打招式渐行渐远,慢慢的形成了武术搁一旁,只追求电影感的局面。
李桉不想用京剧表演的路子来拍《卧虎藏龙》,在这点上和香港的武行有分歧。
他们觉得拍的好看点就行了,可李桉想拍的更写实一些。
比如剑是双刃的,不能过肩挥舞,否则容易伤着自己,刀才能过肩。
香港的武行在这点上用的就不对,用剑像用棍子一样,不符合武术的基本原理。
棍打一片,剑点一尖,这都是武术中的要诀。
香港武行不注重武术原理,而是能用则用,为求方便和荧幕效果,自己研发了一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