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页

尤其是西方的艺术院线,他下意识的就会向着西方的标准靠拢。

比如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他会考虑这个情节西方观众能不能接受,那个镜头西方的片商会不会有意见。

要说李桉的电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也说得过去,这和他受到的教育和经历有关。

他在美国学的电影导演专业,又拍了几部西方电影,好莱坞的标准就在他的脑子里。

李桉希望兼顾艺术和市场,东方和西方,不过这个基本上很难。

当他在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做后期剪辑的时候,就已经倾向于西方观众的审美观,从而忽略了东方观众的感受。

这可能是他没想到的。

他觉得武侠片在华语地区应该有市场,大家喜欢看武侠片,那么就多考虑西方观众,做一个平衡,让东西方的观众都能接受。

这是他的企图,或者说是野心。

如果真是拍给西方观众看,那演员的对白直接用英文就好了,没必要做出来英文字幕。

美国观众之所以排斥非英语片,不习惯看字幕是其中一个原因。

《卧虎藏龙》的后期用的是中文对白,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使用英文字幕,美国观众想看懂这个故事,必须要看字幕。

在电影的配乐上,李桉想做成西方歌剧的样式。

其中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江南的婉约,一个是塞外的奔放。

东方的主题用西方的大提琴演奏,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还有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在打斗中用京剧的锣鼓点子来配合,这是传统艺术。

在表现感性神秘的地方用来自少数民族的巴乌,带有一种野性和原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