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包括税费在内的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这部电影给公司带来超过一千万的纯收益。
这是冯小刚票房成绩最高的一部电影,奠定了他在贺岁片市场上的地位。
市场的反映最为直观,根据统计,这部电影占据了首都电影院全年总票房的百分之十,在京城地区的票房达到一千五百万。
去年国内有五部贺岁片上映,票房大多在一千万左右。
当然,它们没有《大腕的葬礼》投资规模大,演员出名,敢花钱做宣传。
这说明国内的电影行业不能再小打小闹了,那种投资个两三百万,期望能够以小搏大的做法,成功的概率不高。
国产电影到了走向大制作的时候了。
冯小刚把喜剧片的制作成本提高到三千万元,通过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的方式能挣到钱,给国产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
高投资意味着高回报。
有了冯小刚这个成功的范例,其他影视公司就敢于投资,从而制作出精良的国产商业片。
林子轩计划春节前举行一场庆功宴,犒劳公司的员工。
庆功宴过后,除了创作部门能够放假外,别的部门还要坚守岗位,《渴望》续集在全国的宣传工作不能松懈。
年终会议结束,林子轩和冯小刚在办公室闲聊。
“姜文的脾气恐怕劝了也没用,以前还听人劝,自从在国际上拿了两个大奖,他就真把自个当艺术家了,张口闭口的谈创作,魔怔了。”冯小刚摇头道。
这是玩笑话,冯小刚和姜文虽然不对付,见面就要争论,可关系很好。
姜文是那种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不是表面的艺术家气质,而是他心里就这么想的,有自己的艺术坚持,不会轻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