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页

有评论家指出在《英雄》花样百出的商业包装下,其实怀揣着野心。

这个野心就是审判此前所有武侠电影共同宣扬的江湖情义、快意恩仇之类的精神糟粕,代之以一个“天下和平”的崇高愿望。

在《英雄》对传统“刺客侠士”那种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的审判中,隐藏着一种奴性的伸张和复辟。

换句话说,国君是好人,是大救星,刺客被国君的人格魅力征服,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有鼓吹帝王思想的嫌疑。

这和刺客侠士四海为家、藐视皇权的侠义精神不搭调。

于是,有人戏称《英雄》是主旋律式的武侠片。

这么说也没什么错,但《英雄》是商业片,不是小众的文艺片,它要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价值观。

即便这是一段虚构的历史,也不可能安排刺客杀掉国君。

如果真的杀掉国君,那么问题来了,国君死掉之后怎么办?还会有新的国君,战争还会持续,直到天下一统。

这么拍的话这片子就彻底完了。

商业大片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愉悦,不是陷入哲学上的思考。

影评人有评论的自由,普通观众进电影院是想感受一下国产大片的风采。

《英雄》中那些壮观的场面只有在影院里才能拥有更佳的体验,影片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在国产电影里达到顶级的水准,是一场视听盛宴。

在当前的情况下,国产电影最需要的不是一部思想多么深邃的电影,它最需要的是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会不会让观众觉得满足。

这些基本的元素以往常常被国内的电影人忽略。

华国讲究“文以载道”,总是先讲思想、先讲主题、先讲它的伟大意义,似乎有了这个就有了对观众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