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页

一种题材火了,能拍上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同类型的片子。

直到把这个题材拍烂为止。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有“七日鲜”的说法: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制作完成、上档,只需要七天时间。

文隽正是其中有名的快枪手。

“当时大家都想着赚快钱,哪管以后会怎么样,好多人拿到一笔投资,就成立一家公司,拍电影,花完钱,就倒闭,税都不交,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家电影公司。”文隽感慨道。

这是香港电影行业的普遍现象。

投资商和电影人急着赚钱,明星往往几部戏同时开工,每位女明星都有绰号,张蔓玉被称为张一打,是说她每年至少要接十二部戏。

文隽刚入行做编剧,那时候香港的编剧叫做“飞纸仔”。

因为很多影片开拍时只有结构,没有剧本,台词和细节都在早上通过传真接到,这样大家才知道今天要拍什么。

可见整个行业的混乱程度。

香港人喜欢钱,它的兴盛是由于这里每个人都追逐金钱,但同样也因此衰落。

好梦公司在香港有工作人员,还有自己的影院,林子轩对香港电影行业有所了解,不过远没有文隽这个地头蛇清楚。

文隽正是看透了香港电影的现状,才打定主意和林子轩加深联系。

如果是两年前,他或许还不会有这种想法,那时的好梦公司虽说发展的不错,却还是一家内地的电影公司,算不上特别出众。

进入新世纪,好梦公司获得了高速发展。

随着《卧虎藏龙》、《无间道》、《小雪的大冒险》和《英雄》等几部影片的制作发行,好梦在香港和欧美的影响力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