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后,张弛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电影剧本的创作,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拍电影,人员各方面找起来都比较麻烦。
他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拍的电影是《夜店》。
《夜店》是一部小成本的喜剧电影,虽然算不得上乘之作,但从各方面来讲,都比较适合现在的他。
他刚刚踏入电影节,在圈子内没什么人脉,太复杂的电影根本玩不转。
只有像《夜店》这样,场景比较简单,人员也不复杂的电影,弄起来才比较顺手。
当然,这其中他考虑了收益问题。
如果不考虑收益,他完全可以去拍高质量的文艺电影,有不少文艺电影成本又少,艺术性又高,他如果能拿出来,绝对能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
但他穿越之前搞了半辈子文艺电影,实在是搞得有些累了。
张弛一边回忆着《夜店》的影像,一边根据影像逆向创作电影的剧本。
剧本和小说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小说,剧本对格式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内景外景,以及镜头影像都需要精确的描述。
比如一个人出身普通,如果是小说,直接写“出身普通”四个字,即可让读者心领神会。
可要是剧本的话,看剧本的人就要头疼了。
这个出身普通是怎么个普通法,是农民出身,还是工薪家庭,需要怎么通过镜头描述,是通过他小时候的场景,还是通过他家里的摆设来描述。
这里面需要仔细的斟酌。
好在张弛有着前世影像可以参考,直接从影像转化成文字,并不是太困难的一件事。
当然,不困难归不困难,这转化过程,还是需要一定的创造的。
所以,相比于搬运小说,剧本的编写速度要慢了不少。
张弛趴在电脑前,写了两个多小时,写了差不多五页,加起来有四千多字,平均一小时两千字左右。
这个速度比他搬运小说慢了一倍不止。
按这个速度估算,每天写两小时的话,要将这部剧本写完,估计要用十天左右的时间。
当然,张弛每天写剧本的时间,肯定不止两小时。
现在学校课已经停了,他整天在学校也没什么事,如果一天十二个小时全用在写剧本上,要不了多长时间,剧本就能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