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页

对于苏乐青来说,只要王澍大师不来参加这次设计招标会,他就有获胜的决心。

“好了,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现在就直接进入正题吧,按照顺序,就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王玉海建筑师上台讲述自己的概念方案吧。”任正非说道。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目光立即聚焦在了王玉海建筑师身上,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王玉海可以说是他们研究院的王牌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成名,真正算起来,他跟王澍大师应该差不多大,在早起更是比王澍的名气大。

可惜有些人虽然起点高,但上限却有限,能够有现在的名声地位几乎已经是王玉海的极限了,想要突破也只能拿下一些地标性质的建筑,可惜这么多年,一直没能投中,所以对于这一次华为新基地的概念设计,他是非常认真的。

整理了一下自己用来讲解的设计说明以及u盘之后,鬓角有些发白的王玉海沉稳的走上了讲台。

“我们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概念设计的主题是——一脉通城,四方承运。”

第七百五十章 威严与气势

“华为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巨擘,员工数量是巨大的,而作为华为总部,它就如同一座城池一般,而员工就是城池里的居民,所以我们的设计就是‘城’为思路……”

“松山湖就如同天然的护城河一般,而城门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也是华为新基地的标志,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高度约150米,宽90米的‘华为之框’作为城门,城门两边建立商铺门面……”

“整座城池呈现四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之意,布局从内至外……”

“所谓一脉通城,就是开拓出一条从头贯彻到尾的城内河,河流与松山湖相通,让员工休闲之余,可以泛舟湖上……”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两条电力轻轨,一横一纵,便于住在外围的员工搭乘……而四方承运则是用如同网络化一般的交通枢纽链接城池的任意地点,使得轻轨与附近设施建筑等一体化……”

“错动的平面布局、结合地面慢行系统、大量导入自然采光,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绿洲……”

王玉海站在讲台上,非常详细的讲解着自己的概念设计,屏幕上也闪烁着他们概念设计的鸟瞰图。

听到王玉海的讲解,台下的建筑师们都忍不住点点头,虽然说这个方案不算惊艳,但的确也有可取之处,比如他设计的开拓城内河以及电力轻轨,都是非常不错的设计,至少他们之中也有人有类似的设计。

而一些老外却丝毫不担心,甚至有些轻视,因为这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华为之框”有抄袭“迪拜之框”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