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之中,不可擅离队伍、也忌言语喧哗,两万多人的军队一起开动,除非是轻装急行否则快不到哪儿去。卓钺走在队伍之中,心中暗暗盘算着前进的方向。

中兴城处于应州腹地,再向东北,是一片开阔平坦的砂砾地带。此处地势低平,无树木丛林,亦无山峦关隘,立马眺望目力可及旭日东升之极,平原之上零星散布着几座土夯小城。这段地方,最难设伏,却是草原人最擅长熟悉的地形。如若他是主将,定不会将第一战定在这里,哪怕隐于中兴城墙之后以守为攻,也比在开阔地带大开大合地迎战草原铁蹄得好。

卓钺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些他能想到的地方,娄氏主将会想不到?他拼命回忆前世此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有什么特殊的事件发生。洪武二十六年之初,他们应该屡战屡胜才对,不应该打过什么败仗。

难道今番命运轮转,世事也产生了什么变化不成?

然而怎奈他只是小小的一介哨官,参与不到中军决策之中。纵然满腹狐疑,也只好随着大军缓缓前行而去。

大军自清晨行至晌午十分,除中间短暂休息过一刻钟喝水打尖之外,从未停下过脚步。卓钺估算了下,此时已行出了约五十里。

赶了这么远的路,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就连早上刚刚洇过的马,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不情愿地打起了响鼻。刚刚出征的激动忐忑和兴奋全在一步复一步的行军过程中,磨得消失殆尽。众军身体上本就已疲惫不堪,心里却还绷着一根线——一根不知何时便要与札干敌军狭路相逢的弦。

身上的累,如身负万担;心里的累,如头悬利刃。

渐渐地,被出征锣鼓点燃的士气一分分地泄走,士兵们望着远方之路的双目渐渐变得空洞茫然,刚开始紧握着兵刃的手也松了,有些人索性将长刀和长枪扛在了肩上,脚步也拖拉了起来。卓钺呵斥了几遍,让众人拿好兵器,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可却鲜少有人真正遵从。便如那“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

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前面的路好像无穷无尽似得。敌人在哪儿呢?把兵器从我肩上拿下来不过只要一瞬,想必等见到人了我再准备应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卓钺心中焦急,却怎奈大军已惫,军心再难聚。

怎么回事儿!他简直气得头顶冒烟。中军的那些将领们是眼睛瞎了么,竟然看不出此时本军是妥妥的败相?难道主将和他一样是从阎王门前溜达回来的,带兵打仗的技法讲求全都撂在忘川河里了?!

趁无人注意,卓钺侧身来至小嘎身旁,低声冲他急速道:“一会儿若有情况不对,护好小关和老张,自己小心。”

小嘎目光一闪,无声应下。

张老黑是个脑子长在脚上的莽汉,一打起仗来就热血沸腾完全不会观察形势;而关曦明又是第一次上战场。算来算去,他能依靠的人只有小嘎。

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