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打单机游戏的某人在家长会的问題上。从前世到今生就沒紧张过。原因自然是自家的老爸老妈在这方面对她根本就沒有要求。考得好。自然很乐。考不好。还得回來哄着宝贝姑娘。怕她上火着急。
所以。即便是与老妈一起参加家长会。她也是毫无压力。反而觉得挺新鲜的。还真是比较期待。至于前世的这个时期。她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只是记得当时学校并沒有把家长和学生都弄到一起來讲解。而是家长讲了一遍。学生们又单独开会讲了一遍。
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因为这种两种方式也是各有各的考虑在里面。都有其人性化的方面。
比如。一中这种做法是为了把家长和学生们聚在一起。当着老师们的面。更全面的交换意见。更好的保证信息和意见的畅通。比如。针对一个问題。学生可能是这样理解的。家长却是另一种理解方式。老师们则可以对这个问題谈一谈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经验说给学生和家长们进行参考。一般说來。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方面。老师比家长得更全面。更客观。在对学生爱好的把握上。自然是谁都不如学生自己更清楚。而在对就业及现实问題的展望上。家长和老师们显然更有经验。
一中召开这种把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人马聚集在一起的家长会。其目的就是这个。促进大家能够更好的交流彼此的意见。有时候。有老师在旁边撑着腰。比较不敢向家长们表达意见的学生们也比较敢于发言和说话。
但是这其中并不是沒有弊端的。比如。在家长们面前。很多学生的发言权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限制。甚至被剥夺了。
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现在还小。并不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他们真正的好。从而以这种理由简单粗暴的剥夺了他们的对自己人生和未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让人深感无奈又可悲的逻辑和理由。
安然还记得前世喜欢的作者在说到文理分班时的感慨。那位作者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无疑是喜欢文的。而且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出过。但由于她的父母认为。学文沒有出路。在未來就业的时候不如理科选择范围广。特别强硬的按着她选择了理科班。
老师们虽然觉得这样的选择不是很理智。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在现实面前还是一定道理的。而且。关于学生的文科选择。老师们只能尽量的把自己的经验提供给学生和家长们。只能苦口婆心的建议。却不能像家长们那样干预权。
既然家长们的态度如此的坚决。学生最也屈服在家长们的淫威之下。老师们能做的也只有唏嘘而已。
那位作者的理科成绩不算差。但与文科相比就差了很多。本就是强扭的瓜。学习的时候辛苦吃力就不用说了。心里的不甘和苦闷更是双重的压力。最后在高考时。发挥不理想。只考了一个二本的专业。
而如果以她在文科方面的能力。当时有很大的机率是会被保送到一本的。
她的教训很惨痛。惨痛到她的高中老师们每当这位作者的每一届师弟师妹们以及师弟师妹们的家长们讲解分班的相关经验时。都把她的惨痛经验当成大杀器祭出來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