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下,李凡提足上台,但并没有第一时间走向屏风,他面向观众道:“‘欢’,这个汉字的繁体字是什么?是‘歡’!欢乐之意!但还有个字也读‘huān’,是‘馬+雚’的‘驩’!
‘歡’是‘欢’的繁体字,‘驩’是‘欢’的通假字。
《荀子》大略篇第七十二,有言: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驩。就是这个‘驩’;
《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载,‘太后驩。’也是如此;
……
但在汉代、唐宋之后便基本极少用这个通假字了,到了乾隆年间而此字再兴!
如果诸位是造假者,我想诸位会在屏风上刻印繁体字,而断然不会刻印通假字!你会么?你们会么?即便真的刻印通假字,你们会刻印‘欢’的通假字‘驩’么?
这种细致入微的细节,我相信造假者一定会忽略,即便造假者是大师级学者,知道这一细微之处,他也断然不会写这个‘驩’字,因为,造假的目的是蒙骗小白。”
众人认真地听着,还不太明白李凡究竟何意。
这时,但见李凡不急不慢地踱步到五米之外的屏风前,用手在屏风上刻印着的长文上一指,镜头便跟了过来,大屏幕上展现出长文的一小部分内容:
……道德神仙增榮益壽,福祿驩喜長樂永康……
李凡指了指这个“驩”字,“这个字就是我的依据!这应该是乾隆年间的!”
李凡话音落,众人目光齐齐望向三位专家,而三位专家面面相觑,却不予置评。
王翔问答:“各位老师的意见呢?”
三位专家低头小声议论,一时没人回答。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