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感觉到曾砚昭诧异的目光,又忍不住怀疑是错觉。他抵抗不了关于事实的诱惑,扭头看向副驾驶座。
曾砚昭看他的眼神带着思虑,在面对他时,目光平静得像是一条流了很久的河。前者微乎其微地笑了一笑。
郁弭顿时心生挫败,因为猜不出曾砚昭在笑什么。
大殿里的菩萨在笑什么,他也猜不出。
第9章 山寺与斋-9
长秋寺的黄墙翠竹是当地有名的景观之一,寺院周围遍植楠竹,寺中的菩提树更是年代久远,就算是在平日,游客也不曾断绝。
郁弭和曾砚昭抵达长秋寺的时候,正遇上一位年轻的导游带着一众约莫二十几人的旅游团队聚集在寺院门外。导游举着伞,腰间背着一个扩音器,正扶着耳麦向团里的游客介绍长秋寺的历史。
这座始建于南唐时代的寺院复建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中间一千多年间,因战乱、灭佛等缘故,经历过多次损毁,又再度重建。现在寺中天王殿的基石是宋初复建时的基石,也是整座庙宇年代最久远的建筑部分。
“长秋寺的中轴线上,除了有我们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殿等殿宇以外呢,还有一座千叶戒坛碑亭。根据碑上的文字记载啊,长秋寺在南唐保大四年初建的时候,曾有千叶戒坛,为天下僧人受戒。戒坛的位置呢,就在大雄宝殿的后方。”导游一边往台阶上走,一边介绍,“近两年,经过专家们的勘察和研究,确认了当时千叶戒坛的确切位置,并且邀请了著名的古建筑设计师、建筑学家结合历史文献和寺院特点,对千叶戒坛进行重建。相信再过不久,我们就能够在长秋寺重见千年前众僧众受戒皈依的场面了。”
导游的话音刚落,旅游团中就有一名游客不小心踢到了台阶,趔趄得险些跌倒。
其他人纷纷朝他望去。
导游也吃了一惊,笑道:“下雨天,石阶滑,要小心一点。”
“导游小姐,这个台阶有多少年历史了?”一个大伯问,“是宋代还是唐代的?”
“呃……”导游答道,“现在山门前石阶的部分呢,是明代崇祯年间复建时留下的遗物。”
长秋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
遇到阴雨的天气,殿内光线昏暗,金身的弥勒佛虽笑口常开,在晦暗当中笑容也显得僵硬,而两侧的彩像天王,面部表情更显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