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嘟囔着,清扫地板上的呕吐物。
穆勒教授始终不认可沈奇关于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使用级数推导法得到递推公式的这篇论文。在同一个问题上,穆勒教授这次和玛丽站到了一起。
也有好消息,穆勒赞同沈奇在orbifold这篇论文中的论证。
沈奇坚持认为自己对于黎曼猜想的理解不会错。
“黎曼使我呕吐,所以我必须找他讨个说法。”
世人皆醉我独醒,沈奇和他最后的倔强,将《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这篇论文的单方面修改版,再次投递到《数学年刊》。
作者只有沈奇一位,他独自承担一切。
《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这篇论文,沈奇投去了《数学学报》,这份期刊是瑞典人主办的,同样是四大期刊之一。
来到普林斯顿后,沈奇在四大期刊中的三家投了论文,其中《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被《美国数学会杂志》收录,正是这篇论文使沈奇在中美数学界崭露头角。
《数学年刊》已经拒过沈奇一次。
沈奇尚未跟《数学学报》打过交道。
四大期刊中还剩最后一家是德国人主办的《数学发明》,沈奇暂时没有好的idea再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投去《数学发明》。
等待《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审稿的这段时间,沈奇集中精力研究黎曼猜想,他查阅了海量的文献,从黎曼本人到哈达马德,从哈代到拉马努金,再到目前还活着的大牛的论文、学术专著。
希尔伯特曾说过:“如果我一百年后复活,我睁眼后的第一个问题会是,黎曼猜想解决了没有?”
华罗庚的老师、英国数学大师哈代一生致力于黎曼猜想的证明,哈代是敢于上帝作斗争的男人,但他仍未能战胜黎曼。
哈代临终前说到,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证明黎曼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