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先生同样是一位解析数论的大师,他和拉马努金是师兄弟,在剑桥读书时皆拜哈代为师。
华罗庚先生在素数分布及哥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景润是他的得意弟子。
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那次千禧大会上作出过一个著名预言:“我最关心的是三个数学问题,黎曼猜想、费马大定理、αβ猜想。黎曼猜想有望在五十年内解决,费马大定理有望在八十年内解决。而αβ猜想永远超出了数学家的能力,它无法被解决。”
事情的发展与希尔伯特盟主的预料恰恰相反,αβ猜想于1934年被t施耐德证明,费马大定理于1995年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黎曼猜想至今无人完成证明。
黎曼猜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和价值,一百多年来使得诸多数学大师为它着迷?
数学界普遍认为,从黎曼猜想出发,证明了许多有趣的结论,它们互不矛盾,远优于被证明的无条件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个别的推论后来被无条件的证明,这样从黎曼猜想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指出了方向。这正是黎曼猜想的重要价值。
潜心研究黎曼猜想的这段时间,沈奇时不时的恶心想吐,食欲不振,头昏眼花,生物钟紊乱。
“若rh成立,则当12≤δ≤2时,有……呕,哇!”
沈奇又吐了。
清扫完公寓地板,沈奇将垃圾桶放在身边,继续钻研logζ(s)在半平面δ>12内正侧,s=1是它的对数支点的问题。
“哇!”
这次沈奇没有吐在地板上,全吐在垃圾桶里。
“如果无法证明黎曼猜想,我就,我就……!”
沈奇杀红了眼,每天只研究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却始终找不到最关键的那个破题点。
换谁谁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