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沈奇和穆勒交流起来非常通畅,聪明人不废话,数学家不啰嗦。

“需要我做什么?”穆勒教授问到,并没有摆出教授及导师的架子,他视沈奇为平等的学术合作伙伴,就如当年的哈代和拉马努金、高斯和黎曼、欧拉和拉格朗日、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

在学术上平等对待徒弟的师傅,往往能跟弟子一同载入史册。酷爱消灭徒弟的毕达哥拉斯,他在数学史上的声望评价为负分。

沈奇说到:“巴拿赫空间的rn性质和鞅理论分析就拜托穆勒教授了,你是这方面的专家。”

“ok,那我们还等什么?分头干活吧,争取一个月之后合稿。”穆勒教授亲力亲为,这毕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一个定理,他要亲手完成这项跨越三十几个春秋、渗透复杂感情的课题。

“ok。”沈奇收拾好资料,准备离开穆勒的办公室,去完成人生中第一个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数学定理。

“对了,明天你去带导修课,这是我的教案备份和学生信息,你熟悉一下。”穆勒递给沈奇一个又厚又重的文件袋。

“看来穆勒教授的一百二十美元并不容易赚到。”沈奇笑了笑,接过文件袋这便离开。

晚上和第二天上午,沈奇开始编写“穆勒—沈定理”他负责的证明部分。

沈奇坚持将自己的姓氏放在后面,以体现对导师的尊重。

一整个下午,沈奇仔细研究穆勒关于非欧几何的教案,这是他的工作的一部分,他是穆勒的助教之一。

穆勒在这个学期负责普大数学系本科生的一门课程,非欧几何。

授课有两种形式,大课以及导修课。

大课通常安排在能容纳一百多名学生的大教室中进行,主讲人是教授。

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普大当校长时,新增了一个“recetorial”课程,即导修课,那时是1905年,这门课程一直延续到今天。

导修课实行小班制,通常由助教负责,一个导修班有10-12名学生,最多不超过15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