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页

而到了1994年,华夏的vcd销售数量就上升了十倍,达到了十几万台,1995年则达到了60万台。

1996年随着,各电子厂家,例如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等等投产vcd成功,再加上vcd价格下降,人们对vcd也越发了解,市场上的vcd光盘也越来越丰富,vcd的销量终于迎来了井喷。

vcd的销量从1995年的60万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万台,1997年销售达到1000万台,1998年1500万台,1999年突破2000万台,七年vcd累积销量将近一亿台之巨,形成了一个价值数千亿的庞大市场。

不过真正的影碟机巅峰并不是vcd,而是随后而来的dvd,凭借着更清晰的画面和复杂的功能,再加上更加成熟的技术,dvd瞬间席卷全世界,2003年华夏生产的dvd影碟机高达8500万台,其中有七千二百万台出口国外。

话说回来,但凡拥有vcd的家庭,谁家没个七八十张光盘,多则数百张,甚至上千张光盘的都不稀奇。

所以在1996年到2007年这十二年中,华夏平均每年销售的光盘数量高达十亿张,至于说产量更是高达二三十亿张之巨。

而这十亿张光盘中,则基本上有七八亿都是各种各样的影片,电视剧,歌曲光盘。

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大都很清楚香江电影,电视剧对华夏的影响,可以说此时大陆电影,电视剧能打的真没几个,街面上的光盘都是香江制作的电影,电视剧。

所以说即便每张只收一块钱,那邹文淮这些人,一年也能挣五六亿,基本上顶的上整个香江和湾湾电影市场了,夸张点说就是整个华语电影市场。

毕竟要知道,现在香江票房冠军才能有个三四千万的票房,第十名则一般会落到两千万左右,至于说一般影片,三五百万票房都是正常的。

哪像后世国内,动辄几十亿的票房,全年票房更是高达五六百亿,是现在香江票房的一百倍。

想到这里,方辰突然觉得有些可悲,替邹文淮可悲,为其浅薄的见识可悲,为其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可悲,自己都已经把钱送到他嘴边,他竟然都硬生生的将其拒之门外。

要知道,在前世不管是邵氏电影公司还是嘉禾电影公司,都几乎没有从内地大陆这每年七八亿张光盘得到特别多的好处。

一边是十块一张的盗版光盘,一边是动辄三四十块钱一张的正版光盘,再加上没有任何法律监管的压力,购买渠道通畅,随时都能卖到,老百姓自然而然会选择盗版光盘,省下那二三十块钱,买个四五斤猪肉吃,他不香吗?

而因为购买者稀少,香江的影视公司自然不肯降低光盘售价,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再降价的话,那他们还挣个屁钱。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坚持一张光盘只给邵义夫,邹文淮等人一块钱的原因,如果正版光盘售价太高,他也没信心跟国内那些无孔不入的盗版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