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长白奶业进入瑞市以后,就和青阳奶业争夺鲜奶,进行高价收购。
去年还好,不少奶农还是选择与本地的青阳奶业进行合作。
但是到了今年,面对长白奶业的高价收购,奶农们都动心了,就把牛奶卖给了长白奶业。
这就意味着,青阳奶业以前的投入打了“水漂”。
雪上加霜的是,长白奶业打出了“降价牌”,借此抢占市场。
青阳奶业由于稳占了瑞市市场多年,但是因为往年会给奶农提供补贴,去年还贷款更新了生产线。现在好了,奶源被抢占,市场也被抢占,关键是资金链走到了断裂的边缘。
“我父亲是个厚道人,二十多年来,牛奶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提价,因此本身利润率就低,冷不防碰上了这种恶劣的情况后,资金基本周转不过来了。”郝云飞懊恼道。
齐政丝毫不为所动。
“没想到,恶狼很快就找上门来了。长白奶业向和我们兼并,我呸,把我们逼到这一步,还想一口吞下我们?他倒是想得美。”
“还有外资想要入股青阳奶业,谋求合资。可惜我那顽固的老父亲啊,是宁愿公司破产也不想便宜了外国佬。”郝云飞说完还无奈地耸耸肩。
听到有外资的介入,齐政眉一挑,倒是来了兴致。
这些年,外资乳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态用八个字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自90年代中期起,雀巢、卡夫、达能等全球前二十的跨国乳业巨头,纷纷进军国内乳业市场。
然而,由于没有对中国乳业市场进行很好的把脉,国内的乳品公司主要以经营价格低廉的液态奶为主,而跨国乳业巨头在产品定位和价格方面显然是太超前了,因此在市场上自然失去了吸引力。
在各家乳品公司竞相推出的“买x赠x”的促销策略以及国内企业纷纷亮出价格的杀手锏之后,“洋品牌”就更加凉凉了。
另外,过高的管理成本和缺乏对奶源的控制权是跨国乳业公司败走中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