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我哪有啊!我就一个人在棚子里上班,想说话也没人听啊!我去帮秀儿支蚊帐去了。”

在哥哥、姐姐面前,已经接近四十岁的张慧芬总是个被数落的,她找个借口逃了。

四点半钟,张芳芬下了一大碗面条,用的是酸菜鱼汤,面条碗里放了有半斤中午吃剩下的“猪拱嘴”。

这面条真香,油水足,张禹根吃得美,赞不绝口。

回去时,张芳芬拿钱要张禹根搭顺路的公共汽车,这样就可以少走一多半的路。

可是张禹根坚决不肯,说吃得太饱正好走路消食。

他还叮嘱张芳芬,家里要做大事,钱一定很紧,用不着按月给秀儿工钱,有得吃、有地方住就行了。

黄瀚早就给黄道舟和张芳芬灌输按时给劳动报酬的观念,明明家里缺钱,也没有短了方桂兰、张慧芬的工钱。

张芳芬道:“哥哥,你回去告诉嫂子,秀儿在这里,我有啥子吃,她就吃啥子,不管我家能不能赚到钱,每个月按时给秀儿三十块。”

张芳芬因为看不上文盲,要找个知书达理的。

当时的农村还真是少有读书人,有文化的基本上都是小干部,他们又看不上张芳芬这个成分不好的。

张芳芬高不成低不就,故而出嫁得晚。

张禹根结婚得早,小姑子和嫂子一起生活过十几年。

嫂子葛兰英是个没心没肺的,成天唠叨个不停,真拖欠了秀儿的工钱,张禹根能被葛兰英烦死。

听到妹妹这样说,张禹根当然明白了,他道:

“你家日子好过了,我家日子也有了盼头,昨天在大队里听说上面准备把田都分到各家各户,如果真不用上工自己种田,以后我都能在农闲时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