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所以,谢凯从内心来讲,是害怕乘飞机的。

前阵去香江,他从飞机上下来时,双腿都软了,扶着他下飞机的田莉自然知道情况。

坐民航客机,谢凯就如此担忧,何况这架运十还是只飞了170多个小时,设计要求整体制造的主要核心零部件都是采用拼装等技术,没有试飞完成,没有定型的飞机?

“要不,把降落伞给背上?”马凤山就坐在谢凯的旁边,见谢凯脸色发白,牙关紧咬,微笑着问道,“这并不丢人,也不会有谁看不起,你还只是一个孩子。就是我们,随时也在担心,害怕出现任何故障!”

“我们害怕出现故障,是因为出现故障,这个项目就彻底终止,而不是担心自己的生命。”程不时接着马总的话说道。

“我知道!”谢凯点了点头,“我也想不害怕,或许是因为我坐飞机的次数太少。”

次数少是一方面,更大的担心是运十的制造缺陷。

设计是成功的,生产技术却跟不上设计。

“从第一次首飞开始,运十这是第131次飞行试验。81年飞首都,随后在83年4月25日飞东北冰城,航程1840公里;83年11月4日,做110吨最大起飞重量,商载15吨的长途远程试飞,航程3680公里……今年,连续七次飞青藏高原,飞行途中,没有出现任何的故障……”马凤山把运十的试飞过程对着谢凯介绍着。“甚至飞行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紧急情况。”

每一次的试飞,马凤山都记得非常清楚。

他希望以此打消谢凯的顾虑。

“马总,我这真不是担心这个。”谢凯觉得自己胆子太小。

脚不踏在陆地上,他总觉得没安全感。

“对了,关于运十的下一步工作,你们是如何考虑的?”谢凯干脆转移话题。“以目前这样的状况,运十很难获得民航总局的适航许可证,也没有可能推向民用市场。”

运十的未来,非常重要。

谢凯并不希望运十就这样在试飞之后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