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试飞开始就讨论过未来改型的问题。目前看来并不合适,404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经费。”马凤山有些惋惜地说道,“如果国家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下拨足够的资金,完成剩下的试飞工作,倒是可以定型。”
“如果81年三机部的方案得到批准,90年前,真的能交付16架?”谢凯想着自己知道的消息,“你们当初申请的是85年之前为运十投资17亿,同时还要16亿的流动资金,一共33亿……”
谢凯很想知道,运十下马的真相是不是传言那样。
原本看各种分析,各种议论,骂声一片,运十下马的真相,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没有什么真相比询问运十的总设计师更真实的了。
三机部在81年的时候就申请了33亿经费,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却有人炒作说运十因为3000万经费而夭折。
马凤山的脸上有些尴尬,谢凯的问题又没法回避。
一开始他反对东风城插手运十项目,最后又威胁郑宇成等人接手运十。
他的想法,马凤山等人都是不清楚。
“33亿中,17亿的投资是建厂房以及生产线使用,其余的16亿是用于试飞实验及设计改型经费,其中包括发动机的实验经费跟研究经费……”马总没有隐瞒。
只完成了一半试飞任务,发动机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仅仅靠着3000万的经费,根本没有可能定型的。
“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进行改型,只以这架飞机的技术跟设计为基础进行生产,要投资的最低也是33亿?”谢凯问道。
他想要知道,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让运十真正地投入到制造环节,投放市场。
“不止,这些只是基础投资跟设计改型,实验的费用。”马总说道,“要进入生产环节,一架至少得准备两千万的制造经费,如果试飞过程中需要改型,升级系统等,可能会更贵……”
“这么便宜?”谢凯有些不相信。“波音707的二手货不都得一千五百万美元?”
尼克松访华后,国内从波音公司引进了10架707用于民航运输,10架波音707合同总金额125亿美元,平均一架1250万美元。
那之后,707一直在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