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主要生产都是给132厂生产战斗机配套的发动机。
现在产量什么的都少了很多,歼-7、歼-8这样发动机的生产,全国任何一家航空动力厂都能生产,竞争非常激烈。
平时大家基本上都是保持着饿不死的状态。
“那就慢慢搞。”谢凯依然坚定着自己的看法,“之前不是说要跟几家单位合作?无论是东方汽轮机厂,还是430厂等,合作都可以。但是,我们需要的合作不仅是他们,应该是全国所有涉及航空发动机的单位。”
“搞这么大?”廖东风有些不相信地看着汪贵林。
“之前就说了,为了航空发动机,我们不惜代价。”谢凯平静地说到,现在这还不算是不惜代价的程度。“汪主任跟管理委员会觉得,只是三家单位联合,技术经验依然不够,不如全国联合起来公关。”
谢凯直接就把这事儿推给了汪贵林,他们比自己更有说服力。
汪贵林倒也没有去解释什么,直接介绍了情况,并且说将会请已经年过80高龄的沈鸿部长来帮忙主持全国的所有单位的协同研发。
真的搞得大了。
远远超过廖东风等人想象。
“西航发430厂的贝斯发动机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加上f-14来自普惠公司的的tf30--412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还有普惠的jt3d等发动机技术,这样一来,容易多了。”姜晨阳说道,“设计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太大。唯独就是加工制造能力。”
“那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先设计出来再说。”汪贵林见谢凯不吭声,主动说道,“这次我过来,就是准备跟他们沟通一下跟其他单位合作的问题。究竟是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打造一款强劲的核心机,还是先搞个稍微简单一些的技术验证的核心机,技术成熟后再全力投入到涡扇-10上,还是直接加快涡扇-10的进度。”
“涡扇-6,还搞吗?”孙宏担忧地问道。
涡扇-6的改进型号,虽然推重比达到了国产发动机领域破天荒的高度,可没有适用的对象。
东风动力厂实力不错,同时搞三个或者四个发动机项目,就太勉强了。
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所有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