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也有道理,不少官员暗暗点头称是,宫闺之内的私事谁能全知道,说不定、或许、有可能是真的呢,说到底还是心存疑虑,谁也不敢轻易承担这个风险,要知道皇帝无子,如果……,那岂不是……

像这种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官员们也不敢争吵过久,争论了片刻,纷纷闭嘴,目光看向皇帝与几个宰相。

“文卿,你有何看法?”赵祯问道,目光闪烁不定。

“既然是在京城之中,自然由开封府官员负责。”文彦博拱手说道,这种事情不宜过早接手,还是让别人探清情况再说。

“准奏。”赵祯点头说道,心里也没有了处理朝政的兴致,挥手退朝,在一片恭送声中摆架回宫,至于楚质的事情,早不知道遗忘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百官慢慢向殿外散去,赵概快步跟上文彦博,轻声问道:“文相,你觉得此事……?”

“不知真假,不好论断。”文彦博淡淡说道。

“就怕有人别有用心,想乱我朝纲啊。”赵概轻叹起来。

“若是你不放心的话,大可提点开封府尹钱明逸几句。”文彦博微笑道:“假的真不了,想以小小的手段乱我大宋朝廷,没有那么容易。”

“朝中从此多事矣。”

不仅赵概是这样想,别看刚才朝会时官员平平静静的模样,其中心里如炸开了的油锅,上下沸腾不已,如果有人问起,大部分人直言不讳的断定,此事必定有诈,可是心里面却未必都这样想的。

自古以来,帝王家事从来就没有个准数,十几年前,谁都认为当今天子是章献太后亲子,没有想到突然暴出个李宸妃,让人瞠目结舌,再往上推,例子就更加多了,况且民间皇子继承大统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汉朝宣帝刘病已……

如果是真的,确实应该普天同庆才行,有人乐观的想到,起码当今官家百年之后,不愁没有子嗣继承皇位。

就在百官思绪万千、波澜起伏时,城中的汴河堤岸码头又是另一番场景,一艘艘满载各种货物、粮食的船只停靠在这里,一艘停泊在汴河岸边的货船刚靠岸,十几个役夫就匆匆忙忙从船上往岸上背粮袋子,在另一端的一艘货船上,几个役夫也正在船上往下扛货物,一切显得那么的繁忙紧迫,不忙不行啊,毕竟后面还有十几艘船只在不停的催促着……

当然,这只是繁忙的汴河运输的其中一个缩影,作为大宋的京城国都,汴梁城中自然不仅仅只有一个码头而已,只不过这里在大相国寺附近,属于汴梁城的商贸中心地带,显得更加热闹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