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宋承唐制,有一项在玄宗时期得到了巨大效果的法令,我们可以用起来啊——检田扩户!
这是从东魏到隋唐,一直在推广的一项法令,应该说,到了王朝的中期,这项法令推广得不得力,是封建王朝摊丁入亩制度推出之前,王朝能不能得到有效延续的关键性法令。
隋朝的租调徭役和唐朝的租庸调制度,都以人丁作为征发对象,因此封建国家十分重视对户口的控制,严禁百姓逃亡。
隋朝建立后,在山东地区检括户口,乞伏慧在曹州检括得户数万,令狐熙在沧州令隐户自归首,至者万户。
这项法令,其实就是为了把隐漏、逃亡的农民变成国家能够控制的编户。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抢人
唐朝建立后,高祖武德四年、太宗贞观十六年,都曾下诏检括户口。
高宗、武则天以后,土地兼并发展,农民土地日益减少,无力负担赋税徭役,被迫弃家离乡。
特别是武则天晚年,赋役繁重,迫使大量农民逃亡,出现了“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形势。
鉴于如此严峻的局面,武则天遣十道使括天下逃户。
这些都是小打小闹。
唐代最大的一次括户,是唐玄宗时期完成的。
开元初年,农民逃亡的情况继续发展,他们有的逃入山林或到他乡开垦土地耕种,有的逃入城市充当雇佣。
更多的,则成为地主隐匿的佃客和佣保,甚至在逃亡队伍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地主。
以及制造伪勋和充当色役以逃避徭役。
为了增加国家的财赋收入,扩大徭役、兵役的来源,开元九年,宇文融建议检查色役伪滥,搜括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