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长得丑,想得美

江东群臣正在力劝孙权响应曹操,攻打江夏郡。

孙权顾忌李奇这层关系,尚自有些许疑虑,然则张昭谏道:“今曹操回师许都,必然是要拔出刘备这颗眼中钉的,量刘备兵微将寡,如何是曹操的对手?如果吴侯不取江夏,他日刘备被曹操所破,曹操必取江夏,那我们岂不是将江夏郡拱手让给了曹操?”

孙权的碧眼微微眯了一下,问:“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道:“肃以为,可行。”

别看鲁肃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但是对于战略规划,他并不亚于周郎、孔明。

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和,什么时候该打。

长江横穿江夏郡向东而去,将江夏郡分为南北两部。西陵、安陆等城池在长江以北,鄂县、下雉等城池在长江以南。

鲁肃认为,江东至少要拿下江夏郡长江以南,才能实现隔江而治的战略规划。若是被曹操拿下江夏郡全境,那在日后对抗曹操时,就失去了长江这个天险。

别说是刘备,就算是李奇,一旦出现机会,该打的时候也得打。

听完鲁肃的描述,孙权点了点头:“诸公所言极是,孤已决定攻打江夏郡了。不过我与李奇为姻亲,李奇又与刘备交好,怎么也得准备几句场面上的说辞来应付应付吧。”

诸葛瑾起身道:“瑾感吴侯厚恩,愿携吴侯书信,亲往蓝田说李奇。一来彰显吴侯之诚意,二来李奇如果因此而发怒,看在舍弟的份上,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孙权大喜,便修书一封,令诸葛瑾带去蓝田给李奇。

书信大意为:前者我与曹贼在濡须口汇战,双方各有损伤,为挽救江东民生经济,我不得已与曹贼议和。同时,我也告诉刘备,议和虽然是以攻打江夏郡为条件,但是考虑到大家是盟友,我只是做做样子给曹贼看,并不会真的攻打江夏。但是刘备得书后,不但不相信我,还从宛城加派人手防御江夏,这已经是将我视为后患了。

今曹贼兴兵攻打宛城,是要拔出刘备这颗眼中钉,若宛城破,江夏终将被曹贼所取。与其如此,不如让我取江夏,与曹贼隔江抗衡。

非我不遵守盟约,实在是大势所迫,刘备又不信任我,我也别无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