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我跪在最前面,对他们的交谈自然听得分明。父亲的众位表兄们显然是一起商量过并达成了统一意见的。他们说,我的三爷爷是因为食道癌而过世,现在我的父亲又因为食道癌而过世,这种现象里面很可能就隐藏着“食道癌”传代的不良苗头。他们是因为不想这“食道癌”再在我们家族之中一代代地传下去,所以才会在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

对于父亲众表兄们的顾虑,堂哥深以为然,因此,当即向他们请教阻止这一不良苗头蔓延的良方。

父亲的众位表兄客气地表示,即便是堂哥不问,他们也会尽力而为,毕竟他们也是我家的亲戚。他们让堂哥帮忙找来一根锯条,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在我家门槛上象征性地锯上一条细小的缝隙。这条缝隙就意味着“食道癌”传代的道路被生生断绝了。

事后,堂哥还因此特地向我解释,堂哥说,他可是明事理的人,先前我的两位舅舅因为干扰到了“下葬”仪式的正常进行,所以他才会坚决加以制止;这次,父亲的几位表兄的建议确实合情合理,而且对我们确实大有好处,所以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加以支持。我知道,堂哥解释的目的,他是怕我因为舅舅的拂袖离去而生气。听了堂哥的解释之后,我当然是对堂哥的行为表示出了百分一百的理解和支持,并强调当时我两位舅舅的行为确实是有些过了。也许,两位舅舅听到我的评论会生气,但不容否认的是,堂哥在父亲后事的处理上确实是居功至伟的。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的话,那么我就只能力挺堂哥了,虽然当时我两位舅舅也是出于好意。

当然,父亲的表兄们的所作所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无用之举。不过,在当时,这种做法确实满足了绝大部分人“讨个好彩头”的心理需求。因此,他们与我两位舅舅的结局完全不同,经过一番做作之后,倒是弄了个皆大欢喜。

在父亲的表兄们所带来小小插曲之后,抬棺材的八人就正式开始行动了起来。虽然有着小推车,但样子还是要做的。因此,接下来就是装模作样的用力过度的呼喊声。抬棺材的八人尽皆将双手托着棺材底,然后在一人“一二三”的引领之下发出了齐整的呼喝声。“一二三”、“嗨哟”;“一二三”、“嗨哟”;“一二三”、“嗨哟”……据说,在抬棺材的时候,号子声越整齐越洪亮,对死者及其家属就越好。我的一位干哥哥乃是当兵的出生,因此在他的吆喝和引领之下,这次的号子声就显得特别雄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相当之长。虽然抬棺材的没有真正出力,但就这装装样子的“打号子”也累得他们够呛。

容不得八人休息,在“号子”声止歇之后,他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将架在凳子上的木棺给先行抬到小推车之上。然后将凳子撤去,再合众人之力将木棺调整到正对大门的最佳位置。有了这小推车,抬棺材的八人显得信心十足。毕竟,接下来,真正出力的是小推车而不是他们。

第267章 谨慎起棺

这一次,毕竟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因此与“响钉”相比,持续的时间就显得格外漫长。也许,围观的众人不觉得什么,但面向木棺而跪的一众亲朋,在双脚开始发麻之后,便会感觉时间越发地难熬了起来。

只是,这“出棺”是需要万分谨慎的,否则,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可就不单单是对主家不利了。父亲生前也曾替别家抬过棺材。我记得父亲生前曾经提及过类似的问题。过去,人家的大门一般都不是很宽,因此,在棺材不是很大很沉的情况下,抬棺材的人正常都会选择徒手将之给托出去。那一次,父亲也在场,但由于有人自势力大,所以主动要求一人在前面背托棺首。所谓“背托棺首”,就是指背对着站在木棺之前,然后将双手反向往后伸出并托起棺木。之所以要这么做,那完全是为了节省空间。因为那时的大门狭窄得就恰好能够勉强通过薄皮棺材。在出门的时候,木棺的两边是肯定不能站人的。前面一人“背托棺首”,后面两人肩并肩紧挨着用双手从后面托着木棺。就这样,在前托后托之中,慢慢地将木棺给抬出大门。看过木棺的都知道,棺首要比棺尾高大了许多,因此用料多得多的棺首也就比棺尾要沉重得多了。即便是薄皮棺材,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背托”得动的。在这样的组合之中,“背托棺首”的人方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否则,木棺根本就无法被托到门外。

但你千万就别小看了从后边托木棺的那两人。虽然棺尾比棺首轻了许多,而且有两人合力起托,但他们所能依靠的就只能是双臂的力量。站在前面“背托棺首”的,虽然承受了绝大部分的重量,但他却可以借助背部来缓解双手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在后面托棺尾,其实也并非什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抬木棺的可不只是三人。其他抬棺材的,在出门的时候虽然不是主力,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必须起到从旁辅助的作用。如何从旁辅助呢?首先,在刚刚起棺(将入殓好的棺材从木凳上给抬起来一直到落葬都称之为“起棺”)的时候,其他五人要帮着那三人站起身来。有负重的时候,从蹲着到站起的那一刹那是最最费力。如果,有人从旁协助的话,那么这三人将省去许多力气。一旦站起之后,旁观之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取出木凳。然后,这三人就会一步一蹒跚地往门口走去。当然,在未到大门之前,其他五人都会一直帮忙托着木棺。在快到大门的时候,就得分出两人并率先出到门口,然后一人站在一侧等候。也就是说,在出门的那一刹那,这托木棺的主力三人是最最吃力的时候。当然,考验最大的就是“背托棺首”的那人了。因为,在那一刹那,棺首的全部重量就完完全全地压到了他一人身上。只要他坚持着略一迈出大门,那么等在两旁的两位抬棺材的人就会立即伸出双手托起棺首以减轻他的负担。

父亲所提及的那次,就是在木棺出门的那一刹那发生了意外。紧靠在“背托木棺”的两人被分出来之后,“背托木棺”的那人立即就感觉背上一沉,顿时就有些脚步不稳。但本是因为自己“自势力大”,所以才占据了这一最最重要的位置。考虑到自己的颜面,最最重要的是那时的他已经是箭在弦上。所以,他只能咬牙苦撑。泰山般的重量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只是本能地迈开双腿往前走去。每挪动一分,他就感觉自己的双手和背上的重量重上一份。就在跨越门槛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脚被门槛绊了一下,还是因为力竭而导致脚步虚浮,他突然踉跄了一下,然后就失去了重心,双膝一软,整个儿往前栽去。

当时,站在门外的,有一个就是父亲。父亲见势不妙,与另一人赶紧上前一步,双手用力,及时地托住了棺首。父亲与另一人可谓反应敏捷了,否则,倘若慢上一步,那人很可能就会整个儿被压于木棺之下。但,即便是这样,那人也因此而闪了腰并失去了再抬之力。在那一刻,父亲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勇敢地接替了那人的位置。

父亲说,正是由于这次意外,所以那家人的祖坟就出了问题。后来,那家人接连出现了好几次倒霉的事情。而“背托棺首”的那人,自闪了腰后,腰疼的毛病就一直没能好得了。不管如何治疗,都不行!甚至,用当时最先进仪器都检查不出毛病出在哪里。但,那人的腰就是一直疼着。父亲曾唏嘘,当时,如果那人不是“自势力大”而将“背托棺首”的活儿让给自己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遭受那无妄之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