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绢画虽然保养得当,但是因为年代的关系,还是难免有些残破了。
这幅画从诞生以来,就为历代皇宫贵族所珍藏,历代学者也对《女史箴图》极为看重,自己面前这幅画卷上,仅仅历代收藏过这幅画的皇宫贵族的题跋签章就占据了一半版面,且每一个在上面留有名字的人都曾声名显赫。
这幅画的最后一个藏家,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据说这位一生痴迷收藏的皇帝,可是把这幅画卷视为心头爱物,平时就放在他的案头。
每当想起来的时候,就会把画卷展开,好好的看看,这幅画上的最后一个题跋,就是他的,而且他还在这幅画的尾端留上了自己的亲笔题名。
不过在他之后,他的子孙们显然对这幅画的兴趣不大,直接就把这幅画收藏进了圆明园。
后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在之前当然把这幅画也给掳掠走了,据说下手的人是一个英军上尉,名叫基勇。
从哪之后这幅画就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了,直到1903年才又重新面试,落入到另外一个英军上尉约翰的手里,可惜这个文盲,最后只要了两英镑,就把这幅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由此可见当年这么珍贵的中国顶级国宝,被这帮白皮鬼畜给糟蹋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大英博物馆倒还算有一些懂行的人,自从收录了这幅画之后,就把这幅画当成了镇馆之宝,从此不再轻易示人。
金沐晨站在那面玻璃柜前,慨叹了一番,然后就抡起了手中的铁锤。
这西墙上的玻璃外罩,英国佬到是花了点心思,没有用普通的玻璃,而是用的厚重一些的有机玻璃。
但可能也是考虑到外面那道铁门轻易不可能被人从外面攻破的缘故,所以他们并没有使用更安全的防弹玻璃,想来也是认为厚重一些的有机玻璃就已经足够了。
但他们可没想到,这样的有机玻璃,能防得住一般人,但又如何能防得住金沐晨手里的铁锤?
两锤子下去,这玻璃外罩上面终于是出现了裂痕,第三锤子下去,这道玻璃罩终于是灰飞烟灭了。
而且因为是有机玻璃的缘故,所以这碎玻璃渣并不像普通的玻璃渣那样具备强烈的破坏性,而是变成了一片碎玻璃,掉落在了地上。
金沐晨颠了颠手里的铁锤,尼玛,看来这盗博物馆还真是一件力气活,没几把子力气,还真就砸不碎他们家的玻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