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捕捉技术,兰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项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电影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真正使得虚拟角色也可以演绎诠释出人类的细腻情感变化,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无疑是动作捕捉技术的顶尖演员,2010年,他在“猩球崛起”这部作品里,全程以动作捕捉技术完成了猩猩之王凯撒的演出,被誉为“值得一次奥斯卡提名”,将电脑特效与演员表演之间的壁垒完全打破。
这种技术是在“魔戒”系列之后进入主流视线的,咕噜这个角色就是安迪·瑟金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完成的,但真正引发了革命性的进展,还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票房狂潮,让人们对电脑视觉特效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使得该技术在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全面普及开来。
动作捕捉技术背后的推动者绝对不能忽略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名字,这位执导出了“回到未来”、“阿甘正传”、“荒岛余生”的导演,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似乎就销声匿迹、一蹶不振,一直到2012年之后凭借着“航班”、“云中行走”两部作品才重新回到大众视线。事实上,在这十年之间,罗伯特就一直潜心研究动作捕捉技术,先后拍摄出了“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作品,全部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完成。不过,这三部作品都差强人意,让人看不出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必要,一度让该技术陷入了争议之中——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种技术没有存在的必要,要么使用真人演员,要么使用电脑特效制作,这就足够了。
但如果没有动作捕捉技术,“猩球崛起”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后来的高度,同样,“无敌浩克”这部作品也达不到兰斯的要求。动作捕捉技术无疑是兰斯的首选,而且是必要选择。
现在问题就在于,2006年的当下,该技术的发展似乎还没有达到四年后的高度。“无敌浩克”这部作品的未来前景,越发扑朔迷离起来。
第858章 呼之欲出
动作捕捉技术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包括了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光学式等多个分支,每种捕捉技术的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精准,当然还有不同的成本。
电影拍摄技术层面的变革,往往也是推动电影产业进展的转折点。电脑特效技术的成熟,成就了“泰坦尼克号”的世纪末票房神话;3d技术的发展完善,促进了“阿凡达”的全球狂潮;动作捕捉技术的进程,则成为了“魔戒”系列、“金刚”、“猩球崛起”等作品的成功保障。如果没有相对应技术的保障,这些作品也将无法达到人们所期待的高度。
在上一世的“绿巨人浩克”和“无敌浩克”之中,动作捕捉技术都没有使用,变身之后的绿巨人完全通过电脑特效来完成,业界执牛耳的工业光魔负责了绿巨人的制作。
当然,以现在的电脑特效技术而言,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绿巨人不会脱离于屏幕之外,从真实感角度来看,没有太大问题,这也是环球影业时隔十年之后,将“绿巨人浩克”再次搬上荧幕的原因——他们也意识到了技术层面的重要性,现在的技术终于让他们可以突破以前电视、电影里对绿巨人的所有想象,创造出一个更加震撼的形象。
但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没有灵魂。
一个很简单的对比,皮克斯作为电脑特效制作动画业界的泰斗,他们制作的动画片可以营造出真实世界的景象,“海底总动员”就因为电影里逼真的画面效果而引发了整个业界的轰动。但,动画片即使再逼真,其中角色还是缺少表情细腻的变化以及眼神传递的情绪,完全需要依靠配音演员的发挥来赋予角色生命力。
所以,无论是“绿巨人浩克”还是“无敌浩克”,布鲁斯·班纳变身成为绿巨人之后,表演方面的缺失都成为了巨大短板。“无敌浩克”还好一些,因为剧本之中对浩克几乎没有进行挖掘,缺失也就缺失了;但对“绿巨人浩克”来说却是致命的,李安只能通过浩克的背影和环境对比来凸显出绿巨人的落寞,这就导致了剧本创作的角色出现了一个漏洞,整个起承转合也就不完整起来。
在这时候,就需要动作捕捉技术的弥补了。因为动作捕捉技术的本质,还是演员在进行表演。以“猩球崛起”为例,电影之中,安迪·瑟金斯几乎完整地呈现出了猩猩之王凯撒内心的情绪变化,从面部表情到眼神细节再到肢体动作,将隐藏在“猩猩”外表之下的那个灵魂真实而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动作捕捉技术,这将会是兰斯版本的“无敌浩克”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