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而于总师却对杨辉的提议并不怎么上心,要那么多的副总师干什么,以后自己下去了以后,这些副总师之间为了争总师还不给闹的天翻地覆。

于总师的计划中,新歼就不能有太多的副总师,一到两个足矣,好在于总师也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你没法确定人选,那我就点两位可以用的人才好了:孙惠中、厉云。两人都不错,且各自有各自所擅长的方面,你就看着选择吧!”

杨辉怎么都找不出来的总师人选,于总师居然轻易的就能选出来两个,这简直是太……

第476章 宝石柱

对于于总师提供的两位总师人选,杨辉倒也是知道这两人的情况,要说起来这两人还都是有些能力的人。

首先是孙惠中,这位也是和吴炳麟同时到011基地报道的清华大学同级同学,同样也经历了西南科工这些年的各型号飞机研制。

但要仔细说起来,他的履历就没有吴炳麟耀眼但也差不了多少,而这位在上一位面则是歼教9(山鹰教练机)的总设计师。

这位在上一位面能够当上歼教9的总师,还是因为于总师培养的接班人吴炳麟很不幸的英年早逝,在2000年去世。

在那个时候,这位同学、同事就靠着扎实的技术、统筹能力,在军队的快马加鞭之下,迅速的拿出了歼教9并完成定型交付。

可以说,这孙惠中和吴炳麟在能力上是相差不大的,同样的学校同时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参与了同样的项目。

唯一不同的就在于另一位各种机缘之下,先一步当上了总师,但两人在能力上绝对不会差太多。

如此说起来,这位也的确是新歼总师的优秀选择,只不过因为这一位面的各种原因在履历上要差自己的同学一步。

现在同学当上了总师负责一个项目,自然孙惠中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孙主任吗?这也的确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才,以它统筹研制了歼七四机身全部的经历来说,把他算成是歼七四的副总师也不为过。所以能力肯定是够的,但他现在的机体强度研究室主任的履历来说,直接当上新歼总师恐怕有些……”

新歼是绝对的一个大工程,多少对手都在看着西南科工这边的每一个动作,若是西南科工直接拿出一位连副总师都没有经历过的科室主任来当总师,这肯定会被竞争对手狂喷乱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