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知道这人的能力够,但履历不够就确实有些碍手碍脚,甚至杨辉自己现在都是如此,要不然他自己的头上还有会“代理”两个字?
对于杨辉的担心,于总师自然也知道,但于总师有他的考虑。
“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们把强度研究室的主任提出来当总师,恰恰就表明我们对新歼技术难点的清醒认识。”
作为搞技术的总师级别人精,于总师考虑什么事都要先看看怎么从技术上来解决问题,这才是他的长处。
“新歼作为西南科工第一次研发的双发多用途战机,在机体结构方面会有很多要攻克的难点,再加上指标要求的空重125吨相当严格,我们这次新歼研制任务中对机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高……”
果然老奸巨猾、连这样的借口都能想出来,但杨辉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借口绝对是非常阔以的。
本来新歼的机体结构也是这次项目的大难题,特别是西南科工方案还尺寸巨大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至于说,除了机体强度方面之外的问题,就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难点要攻克,比如新歼的数字式电传飞控、数字式航电系统。
好在,这次于总师提出的人选中还有一位和杨辉年纪差不多的技术人才,作为玩儿电传飞控技术出名的厉云,那也是能力出众。
厉云和611所负责电传技术研制杨为师出同门,甚至因为他在软件编程上面造诣更高一些,有些地方还要更甚一筹。
要知道这家伙当时还是yz-1的数字式电传飞控项目的时候,整个飞控软件的编写就是他做出了飞控软件的大体构架。
就单是这一点,就把当时的各路国内的电传飞控领域专家震的不轻,也就是当时的杨为能和这家伙聊的欢,想比这就是天才间的认同和交流。
于总师之所以把这位厉云提出来和孙惠中在一起,肯定不是说厉云有能力去争这个总师的位置,恐怕更多的是给孙惠中本身的技术短板做补充。
新歼的机体结构设计非常重要,但电传飞控一样不会弱,或许这位西南科工数字式电传飞控的造诣上最为精湛的厉云可以做新歼的副总师。
“这样好像也不错,推孙主任当新歼的总设计师,让厉云当新歼的副总师,全面负责新歼的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现在他也是西南科工在电传研究室的主任,可以去辅助总师的整机研制工作。”
杨辉这里口头上仅仅说到了电传飞控系统,而杨辉之所以愿意把厉云推上副总师的位置,还在于杨辉和厉云的多次谈话中,感觉到这家伙的手已经不止是伸到了电传飞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