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的精彩之处在于是对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反叛,表现新时代的人们心灵的空虚和无奈,调侃只是表象,反叛才是核心。
这也是一些人看好《顽主》的原因所在,只是这些人数量极少。
作为一名编辑,程勇新对《顽主》没有什么偏见,就事论事的讲,他觉得《顽主》在有所创新的同时也存在着缺点。
整篇故事过于耍小聪明,抖机灵,有点浮,在文体结构上不够严谨,不是说你弄几个有趣的段子凑在一起就是一篇小说了。
这可以说是《顽主》的一大特色,通篇对话,行文过于自由和散乱。
有人觉得好,读着舒服,不像读名著那么累。
有人不习惯,认为这写的就给玩儿似的,一点都不像是正儿八经的小说,和传统文学的严谨沉重截然不同。
这正是各花入各眼,每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强求不来。
如果刨除《顽主》行文上的问题,程勇新对这部小说还是很认可的。
至少反映了当下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京味十足,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虽然风格怪异了些,但这种创新值得鼓励。
《百花》杂志一直致力于鼓励青年作家的创作,培养华国文坛未来的希望。
如果当初《顽主》投到《百花》杂志社,他相信也会被发表出来。
然而,让程勇新意想不到的是林子轩的这篇《活着》没有延续《顽主》的套路,反而转变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上来。
怪不得他猜不到作者是谁呢,谁也想象不到两部小说的差别会这么大。
不过想到以前看的新闻,林子轩还是去年热播剧《渴望》的编剧,他就有点释然了。
如果说《编辑部的故事》延续了《顽主》的调侃风格,那么《渴望》就是极为正统的创作了,两者可以说根本不搭调。